video
《看咸陽》訊:端午節(jié),少不了佩戴香包,吃粽子,綁花繩這些傳統(tǒng)習俗,在彬州,更是少不了“五毒”肚兜。這幾天,在彬州市南大街端午節(jié)香包市場,手工繡制的傳統(tǒng)肚兜成為香包市場的一大亮點。
今年80歲的孫桂蘭老人,在家里一直喜歡做一些針線活,大多都是給鄰居和親戚做些鞋墊、千層底布鞋等,但她最喜歡做的還是小孩子穿的肚兜。
孫桂蘭:“五毒”肚兜就是蛇、壁虎、青蛙(癩蛤?。?、蝎子、蜈蚣。過年、過端午小孩子們穿著辟邪,蟲子也不到跟前來?!?/span>
肚兜又被稱為“裹肚”“兜兜”,是小兒佩戴在肚子上的一種保暖衣飾和裝飾品,“五毒”一般是指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癩蛤蟆等。端午節(jié)前,不滿一周歲的小孩子,幾乎都能收到奶奶、外婆、舅舅送來的“五毒”肚兜,因為端午節(jié)后,天氣逐漸炎熱,孩子晚上睡覺時常把被子蹬開,裹肚內裝有香料,蚊蟲不易叮咬,孩子們戴上肚兜可免受涼感冒。同時,裹肚緊貼腹部,有一定保護腸胃、臍窩不受潮濕風寒侵襲的作用。
“五毒”肚兜色彩艷麗、手法夸張,活靈活現(xiàn),孩子們戴上小小的裹肚,不但寓意避邪,還可以驅除毒害保健康,這一古老的遺風,在彬州仍然得以保留。
(通訊員 楊西盈 趙旭)
(責任編輯:高敏 審核簽發(fā):妙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