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相關負責人在26日的新聞發(fā)布會上介紹,從監(jiān)測數據來看,春季食源性疾病的發(fā)生風險比夏秋季節(jié)要低,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,家庭中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一些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:一是原料有問題,二是制備不規(guī)范。
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劉兆平稱:“對于這類風險因素,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避開有毒的原料,不采摘、不購買、不食用我們不認識和不熟悉的野菜和野蘑菇,在家里不要自己去制備烏頭藥膳、藥酒,也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藥膳和藥酒。在制備方面,最常見的風險因素就是菜豆沒有做熟也沒有煮透,有的消費者過于追求顏色好看或者是脆口感,菜豆中的有毒物質沒有被破壞,食用之后就引起中毒。預防菜豆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充分烹調,確保燒熟煮透。另外一個因素是家庭中常見的,做菜做飯時生熟不分,導致交叉污染。在冰箱存放食物的時候生熟混放,在用砧板、刀具、容器的時候生熟混用,導致即食的熟食被污染,預防這類食源性疾病要做到注意原輔料清潔,保持操作的過程衛(wèi)生,確保避免生熟交叉污染,食用前一定要燒熟煮透、徹底加熱。”
(來源:央視網)
(責編:張優(yōu)美 審核:韓芳 簽發(fā):呂驥)
video